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#
以上論述最早出自可追溯到先秦《六韜引諺》,古人對利益的描述可謂深刻,由於最近投資虧損,心情不佳,突然想起這句話。當時就在想,天下之人,無不逐利,但投資成功者寥寥,對於這些勝利者如何成功冥思苦想一段時間,得出以下結論
你投資賺到的錢實際上是對你認知的補償,而不是努力的獎賞;認知不變,性格不變;只有不斷閱讀好書提體認知 + 交往認知高比你的人才能打破你原有的認知並進行重塑,始終保持認知的更新,認知達到了,才會有縝密的邏輯,才能看到確定性的機會,才敢重倉且堅定持有且心如止水,最終表現為錢從內心急躁的人流向內心平靜的人(沒有痛徹心扉的經歷,哪來的心如止水)
提煉下要點
- 持續閱讀
- 名師指導
- 融會貫通
- 重倉靜侯
人生與投資的理想狀態#
最終達到重倉持有的情況下也心如止水,類似《金剛經》中 “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” 的狀態便是成功,因為你的認知告訴你,這就是確定性機會,大概率勝利;至於發生小概率事件或認知不足,那就另當別論,無外乎複盤並更新認知罷了。
我認為的人生理想狀態是:做一份喜歡的工作 -> 部分收入投資 -> 持續更新認知 -> 繼續投資,隨著認知的更新,和源源不斷的收入,我們終究會等到認知對我們的補償(當然前提是千萬不要給人生加承擔不起的負債,很有可能使該正反饋過程中斷並陷入負債的死亡螺旋)